“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

      2018年12月1日至3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和钦州市政府文新广局共同举办的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2018年学术论坛成功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丝路沿线国家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工艺美术大师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和《历史教学》的资深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多名优秀学生,共160余人参加论坛。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濮励杰教授和钦州市文新广局局长龙洁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于文杰教授主持。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殷在题为“神奇的龙泉青瓷”演讲

      青瓷是个统称,它是瓷之家、之根、之魂,宋“五大名窑”就有“四大名窑”属于青瓷官、哥、汝、钧都是青瓷,“定窑”不是,它是白瓷。


      龙泉青瓷的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周易的文化,它的魂是什么?就是由器见道的“道”。也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比如梅子青、粉青的“意境”,它的美学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龙泉青瓷的艺术已经上升到表里思想情感的境界,而中国人对山水的审美,常认为山有魂、水有魂,即山水也有魂魄。把审视人、审视自然联系起来这就是青瓷意境的精髓。

      华夏文明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思想,易经、老庄以至于宋代理学,所谈皆是“人与自然”之关系,没有任何第三种力量左右着人类。

      纯然的人、天一体,简朴才是美……这就是宋代理学,也就是华夏文明。

      三件系列作品介绍:作品以坚毅、清纯、高洁之我国固有文化为底蕴,以之为辉煌再现之“一带一路”精神,带领我们昂然走入世界。

      陶瓷是连接中世纪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纽带,同时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中国古代陶瓷的对外交流始于汉晋六朝,发展于隋唐宋元,鼎盛于明清时期,海洋交流区域逐步从东亚岛弧扩展到印度洋两岸,乃至大西洋两岸,瓷器成为古代世界“中国制造”的标志产品。


      青瓷,这个“火与土的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长河里,演绎的是生命的奇迹,见证的是人类的勤劳于智慧。

      龙泉青瓷历尽沧桑,以其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以精湛绝妙的工艺,釉色厚如凝脂、青似美玉的美感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回然千年以前,龙泉青瓷穿越八百里瓯江,汇入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重又提起“丝绸之路”,目的是想通过历史的时空隧道,在感受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何让龙泉青瓷这块艺术瑰宝不断发扬光大,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

      龙泉青瓷分两个窑系,一个是哥窑,一个是弟窑,我们不开片的统称为哥窑,哥窑的神奇之处在它是有生命的,它可以跟你对话,一千年两千都在裂,你会经常听到“噹”的声音。

      不开片的我们统称为“弟窑”,弟窑的神奇之处在它冬天、春天、夏天、秋天,早晨、傍晚、阴天、晴天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绿色。

      还有一种胎体叫朱砂胎的胎体,很神奇,打开窑炉的时候没有开片,我们把它归纳于弟窑,过了几十年,它一条两条开裂了,我们又把它归纳为哥窑去了,这叫什么,我个人认为,它是雌雄同体。


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2018年学术论坛与会代表合影

本次论坛历时三天,共进行了七场主题演讲。

      论坛第1场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理论研究”。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伊科堡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巴经济走廊与新巴正义运动党政府”的学术演讲;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黄纯艳教授作了题为“舶商与私贩:《南海一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的贸易史解读”的演讲,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与案例解读对于南海一号考古的学术价值予以论述;埃及开罗大学默尔森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一带一路前史:埃及与中国早期文明的共同特征”,演讲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与文献考察,论证透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成富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一带一路与非洲的去殖民化”,演讲从历史与现状两个层面说明,非洲去殖民化依然任重而道远;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康上贤淑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萨摩烧与沈寿官十五代”,演讲从历史考察的角度论证了沈寿官家族来自朝鲜半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所蕴含的民族品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景平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元素为坭兴陶添彩”,演讲考察了坭兴陶诸多案例中的民族元素与生活材料。首场主题演讲由南京大学法学院孙雯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良仁教授作点评。


      第2至第5场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内容分别为“锦绣之路”、“玉石之路”和“陶瓷之路”。这四场主题演讲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彰显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在“锦绣之路”的主题研讨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先生作了题为“丝绸之路启始初探”的演讲。他指出,丝绸之路带过去的不仅仅是丝绸,更是整个东方的文明和文化,中西交流带来的是更大的提升,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结晶;姚建萍大师作了题为“丝绸之路语境中苏绣的当代思考”的演讲,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苏绣独具特色的风格及其表达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怀;李露大师的演讲题目是“湘绣文化之旅”,讲述了湘绣的前世今生、兴衰沉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存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正则绣主要特征的简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正则绣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技法;江再红大师作了题为“湘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演讲,让大家知晓湘绣的历史与现状。本研讨环节由《历史研究》副编审焦兵主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吴桂兵副教授作评论。


      关于“玉石之路”主题研讨的演讲展示了独特的文化品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寒首先作了题为“历史砚雕技术与风格”的演讲,介绍了砚雕的技术与风格的发展和转变过程,展现了砚雕艺术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柳新祥的演讲题目为“端砚中的美学”,关于端砚中的所包含的“美学”要素:范畴、技法、构图、品相等,大师均作了精彩的讲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喻梅在题为“玉文化的传承者在高校”的演讲中,讲述了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国家级文化遗产继承人杨金荣作了题为“关于传统木作与现代木作之差异”的演讲,他所介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木作技艺”,饱含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情感和历史故事。该场主题演讲由《史学集刊》编审宋鸥主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作评论。


      在“锦绣之路”主题研讨的演讲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作了题为“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以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为例”的演讲,他讲述了蓝印花布的历史沉浮与艺术底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德芝女士的演讲题目为“蜀绣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讲述了蜀绣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与文化传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大师作了题为“从唐代《凉州瑞像图》的刺绣技法和表现方式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与影响”的演讲,讲述了刺绣《凉州瑞像图》的刺绣手法和表现方式及自己的认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大师作了题为“织锦技艺传承,创新才能永恒”的演讲,讲述了丝绸作为古代文明的媒介,正和现代的壮锦时尚服饰结合一起,共同推进当代丝绸之路建设;最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工艺大师阿依古丽作了题为“哈萨克斯坦传统工艺复兴平台”的精彩演讲与作品演示。该场主题演讲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吴贺主持,《史学月刊》编审周祥森教授作评论。


      关于“陶瓷之路”主题研讨的演讲,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戴明荣共同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助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演讲,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推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将会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书法家王兆儒老先生作了题为“情牵丝路,文赋陶魂——千年坭兴陶谋局‘海上丝路’发展视角的思考”的演讲。他认为,传统书法与陶瓷的完美结合,赋予了坭兴陶无与伦比的魅力;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吴莹的演讲题目是“一带一路与2018年钦州坭兴陶的发展”,讲述了一个匠人的梦想;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殷在题为“神奇的龙泉青瓷”演讲中,指出青瓷意境的精髓就是把审视人、审视自然联系起来;南京大学博士后吴越环作了题为“越南陶瓷之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研究”的演讲,描述了当代越南陶瓷的发展面貌与历史脉络以及优秀传承人物及其作品的案例研究。该场主题演讲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清雷主持,中国广西北部湾千年古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王兆儒王茁艺术馆总经理岑松锷先生作评论。


      论坛第6场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国际关系研究”,来自巴基斯坦巴哈丁大学的沙菲克教授作了题为“中巴经济走廊与南旁遮普邦”的精彩演讲;中国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张振克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的影响——一种文化性视角的思考”的演讲中,分析了中非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关系;中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舒建中副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亚太自贸区建设”的演讲,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亚太合作的新途径;来自印度的上海大学讲师郎荣吉博士在题为“印度与“一带一路”倡议:过去的文化联系和现代互动”。该场主题演讲由《历史教学》柳文权编审主持,南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顾苏宁研究员作评论。


      论坛第7场主题是“一带一路与美丽乡村”。溧阳市文联邓超先生 作了题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溧阳美丽乡村建设综述”的演讲,生动体现了文化是根,文化是源,文化是脉的本质内涵;高淳县文联卞洪广 先生的演讲题目是“高淳历史文化传承与国际慢城建设”,详细介绍了全国文化先进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高淳的建设成就;来自巴基斯坦真纳大学的法赫作了题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彩演讲;最后,南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丁亮 在题为“胥河文化及其在丝路语境中的意义”的演讲中,在对胥河的介绍基础之上,认为胥河文化的充分发掘为胥河沿线城市开展与世界运河沿线城市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和重要机遇。该场由《人民日报》朱胜利主任编辑主持,杭州师范大学郑立君教授作评论。

 

     论坛期间,会务组安排了陶瓷、玉石、锦绣等艺术作品展览,大师们的作品展览引起了会场专家、教授以及同学们的广泛兴趣和热情赞许。


论坛闭幕式由龙洁局长主持,李文跃大师、沙菲克教授致辞,于文杰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总结。于文杰表示:

      首先,真诚感谢来自海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朋友们。他们是:来自埃及开罗大学的莫尔森教授及其带来的埃及最古老的文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依古丽博士带来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艺术精品、来自日本鹿儿岛的康上贤淑教授及其带来了来自半岛的日本萨摩烧、来自越南社科院的吴越环博士及其讨论了越南钵陶村瓷器。尤其要感谢的是巴基斯坦朋友及其带来的精彩的学术演讲。感谢他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与精彩的学术演讲!

      其次,我要感谢我们南京大学的合作伙伴广西钦州的学者和大师团队。龙洁局长和他的团队付出许多辛勤劳动,坭兴陶和小江瓷,让我感受到宜兴紫砂和景德镇白瓷一般的艺术魅力。感谢陆景平等大师的精彩演讲,感谢年逾八旬的王兆儒大师的艺术魅力和人格力量,他给我们的是一种崇高而强大,永远发奋前行的生命力。

      第三,我要感谢我的大师朋友们,尤其是来自成都蜀绣和长沙湘绣,真的等了你们很久,我要感谢我的老朋友金文大师,文跃大师,吕存大师,谭湘光大师、孟德芝大师、江开红大师、李露大师、姚建萍大师、邹英姿大师、郑寒大师、柳新祥大师,还有张清雷大师、戴明荣大师、吴莹大师、喻梅大师等朋友们,谢谢你们为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的卓越贡献!你们是当代丝绸之路的践行者!

      第四,我要感谢我的同门、同事和我的团队。多年来,是他们和我一起勤奋治学,发奋努力,凭借勤奋和智慧不断地创造业绩!我每年要承担国内外研究课题3-5项,每年要出访或者接待至少各三到五次,每年要编辑丝绸之路和英国史文章三到五组,这一切都有团队与我同行。今冬明春,新一期《丝路文化研究》将问世,国际合作局项目60余万字《丝路沿线国家传统文化口述史》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都有朋友们的业绩,都将反映出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之光!

      最后,我想和参与论坛的同学进行对话,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幸福的一代。在每一个家庭,你们都是皇帝,你们总是第一名,因为你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你们没有竞争,不用协作。但是,你们也是最艰难的一代,因为你们将最终要走向世界,和每一个国家的顶级人才进行竞争,所以你们必须学会协作,勇于挑战,努力的发奋进取,团结协作,去走向未来。我期待你们能从世界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协作与进取,努力继承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大而读书,为世界人民之进步与幸福而奋斗。

      论坛主题演讲内容结束后,会议代表们赴中国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和中国陶瓷博物馆考察,听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陶刻与雕塑艺术大师、著名艺术世家徐秀棠先生讲授宜兴紫砂的历史和徐门紫砂的特色,并观赏了宜兴传统的文化遗产“五朵金花”,充分了解了中国陶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风采。

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代表赴宜兴长乐弘陶庄考察

      本次论坛组委会得到南京大学领导及南京大学社科处、国际处、教务处、南海中心和历史学院的支持,得到钦州市文新广局支持,得到中国国际合作局的支持。 长乐弘陶艺公司徐立大师以及徐门紫砂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徐曲大师也倾力支持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在学术含量、领军人物规模、校际校地与国际合作,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实现了重要突破。“一带一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勤奋工作和奉献智慧,需要我们敢于挑战和积极面对诸多困难与风险。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新时代,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吴晗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铭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