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大出风头的龙泉青瓷 背后是一群怎样的匠者?

“这个差点要了命啊!”今天上午,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友谊厅,龙泉半闲堂创始人、衢窑研究院院长汤伟在介绍一座“拱桥”时突然哽咽了。作为G20峰会欢迎晚宴上最重要的西湖元素,这座“拱桥”可以说是让汤伟和他的团队“心太累”。“龙泉窑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么大器型、这么精美、这么复杂的瓷器,别看这只是一座桥,但工艺里面还有工艺,非常困难。我们也请教过以前的老前辈,对方说这种东西是完成不了的。”

男子汉大丈夫言出必行,说了要完成,就一定要完成。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直到9月,G20峰会近在眼前,汤伟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了:“我们不断反复地试烧,烧了好几十次,多少个不眠之夜,烧废掉的产品都有好几拖拉机了。快到9月,才终于成功了。成品只有两件,下次再烧,我们也不能保证还能烧出来了。我们对这件作品引以为豪。”

除了“拱桥”,半闲堂还为西湖国宾馆提供了200套餐具。“这是龙泉青瓷和衢窑碰撞融合的结果”,无论是一杯、一壶、一盏,还是一套碟盘,在G20杭州峰会上盛装亮相的“衢窑·半闲堂”青瓷作品,恰如一江春水浸润出的山水诗画,成为了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个人一辈子一根筋,做出来的东西就绝美。这是汤伟的匠心,也是张守智的坚守。与陶瓷打了六十多年交道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担纲了汤伟团队的设计顾问:“我们这次要提供200套餐具,这样大的规模要手工来制作,我们这个团队不到二十个人,日夜加班,整整搞了一年。”

“你看看那个海捞的瓷器,哪有成套的国宴餐具。国宴餐具用手工来制造,青瓷,头一次,宋代也没做过。”一年里,张守智和汤伟的团队精益求精,每一个图案都要都要手工刻出来,“龙泉青瓷釉厚,釉厚胎就要厚,不然就要变形。现在龙泉的工作室,都是搞单件瓷的,谁都回避成套的餐具,但是这个禁区,半闲堂打破了。”

全世界的陶瓷,只有龙泉青瓷被列入了世界非遗,龙泉的工艺和烧造技术,可以达到胎2毫米,釉8毫米。如今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龙泉青瓷也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曾经还一度陷入差点消失的境地。“经过六十多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不管是质量、工艺、文化含量都非常高。”谈起龙泉青瓷的历史,张教授显得非常开心,他告诉记者,这次国宴餐具的原料、釉料,全是产自浙江,“这样的工艺,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上用到了,这是龙泉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

“每个师傅,每个匠人,都有自己的配方和工艺,龙泉这个团队,是搞仿古瓷最拿手的团队,在技艺承传上是非常过硬的。他们精益求精。”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张守智对记者说,他非常开心看到龙泉青瓷的工艺能够传承下去,“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人都非常聪明,只要像龙泉窑工一样,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挖掘我们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